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他是同行眼中的“拼命三郎”,3个工种一肩挑;他是群众眼里的好记者,“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他胸怀寰宇,又心细如尘,察觉基层痛点,书写时代所需。

从初出茅庐的新闻系学生,到新华社深圳支社副社长,周科用15年时光书写信仰的力量:“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脑中有纲”,他坚守新闻价值标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局观,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成就一份跨越11年的精品。

2010年的“春运母亲”照片感动亿万国人,11年后的跟踪记录,让我们看到这位普通母亲身上的时代光芒。他也因此获得2021年中宣部首届青年记者践行“四力”交流活动一等奖、新华社和广东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新华社“十佳记者”、新华社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这座城市给了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平台和机会,也需要他们在很有激情的时候,把青春奉献给这座城市。”作为2021年深圳十大杰出青年,周科和其他人一样,为梦想而奔波,坚守着一名新闻人“用心讲好故事”的初衷。

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2010年,南昌火车站的一声快门,定格了感动中国的“春运表情”。这位身背重担,手搂孩子的年轻母亲,成为拍摄者周科11年来的牵挂。2021年,巴木玉布木通过新华社报道重回大众视野,身上重担不再,过上了幸福日子。

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南昌凉山的1800多公里,11年间跨越山海的找寻,造就了周科作品里的小人物大时代。当年凭借一张照片获得2011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和第21届中国新闻奖,如今一篇文章让他赢得广东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中宣部青年记者践行“四力”交流活动一等奖等多个荣誉。

在周科看来,这篇跨越11载的回应“毕其功于一役”,了了牵挂,也印证其15年职业生涯。

200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周科以高分笔试成绩入职新华社江西分社,起初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便开始下“笨功夫”:7年间每年200多天下乡采访,坚持每天将新华社通稿全看一遍,每天早上学习1小时总书记讲话,还要读出声来。

水滴石穿的质变,就像他对新闻的坚守,最终开出绚烂之花。如果没有“想要拍摄不同画面”的好奇心,没有“闭着眼睛都能调好相机”的功夫,他也将错过这典型人物的经典一幕,2010年《孩子,妈妈带你回家》这张轰动全国的照片不会诞生。

如今他分享当年创作细节:“我提前换上了70-200MM长焦镜头,但是它常有对焦模糊的问题。后来看到这位母亲突然抬起头望向前方,眼神刚毅坚定,我迅速按下了快门。那一刻,还好镜头没有罢工。”

“心中有大局,笔下有细节”。长期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政策系统的梳理,“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坚持,让他视野逐渐开阔,更懂得什么是新闻:“做记者还是需要坚守,需要勇气,要用故事打动人;要多跑,先打动自己,把感兴趣的东西记录下来;把思考放到前面,提前想好要表达什么。”

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多年来摄影、电视、文字3个工种一肩挑的锻炼,潜移默化地助益于周科。在江西分社连续5年获评“优秀”,在山东分社文字水准拔得头筹,2017年来到深圳后,作为新华社深圳支社副社长,周科依旧坚守在新闻一线。

8个10万+,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千万+,仅新浪一条微博点赞量就超3亿……特稿《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11年后找到了!》去年发布后,一系列数据和殊荣让周科倍感欣慰和自豪,也让他更坚信,好的新闻报道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市场的,新闻业不是许多人口中常悲叹的“夕阳行业”。

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时时刻刻在思考,随时随地有新闻,是周科将记者做“大”的秘诀。历时11年寻找照片中的母亲,是他“有心、用心、恒心”的写照;脱贫攻坚时代大背景下凸显个体命运变化的报道高度,来自他刻入骨髓的大视野和对中国国情的了然于胸。

“记者要永不言弃,别把大稿子写小了,把小稿子写没了。不管在哪个场合,接触社会就会有所得”,在孤独时,周科就去读书,读着读着思路就打开了,“善于发现和思考,钻进去了就有东西写。思考之后收获的是看问题的方法,让人越来越有温度、厚度和高度。”

在同行为找不到选题而烦恼时,他总能发现源源不断的线索。初见惠州惠城区的“稻田盛宴”,周科敏锐感知到这一值得记录的历史瞬间,因为这是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独特画面;洞悉深圳政法改革细节,他跳出日常零碎线索,寻找规律串珠成链;从普通的阿胶产品发布会,他捕捉到行业痛点并将观察报道落地生根。

刚来深圳时,他就在第一时间走遍74个街道。2020年初疫情,当大多媒体将注意力放在商品房小区,周科走访多个城中村,《深圳:在没有围墙的城中村构筑“防疫墙”》一文出街,短短1300字写到了人民群众和领导的心坎上,市委书记多次批示并主动与他交流探讨。

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大流量时代依然需要正能量。”面对媒体转型大潮,周科认为,互联网只是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做记者,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编材料,这样的工作状态走不远,也保持不了多久的激情。

媒体转型转的是技术和方式,但深入生活,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永远不变,这样写的新闻稿才能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采写】郭悦

【海报】招凤仪

【统筹】张玮

戳我进入相关栏目

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龙人物介绍(2021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词)"

【作者】 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