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学(张同学用的什么音乐中文名字)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害怕被别人讨厌而换来的,如果是,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这个是《被讨厌的勇气》原文里的一句话。

全文用一个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我们面对人生的一些哲理,我觉得形式还是比较新颖,而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就像两个老朋友聊天一样。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阿德勒关于自我启发的知识。

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书本里的那个青年,面对哲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启发,觉得和自己从小到大的价值观差别很大。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很多的苦恼,很多不幸福,没有自由,被束缚。

那这一切的来源是哪里呢?

上面所有一切的来源只可能是我们自己。

什么?

你又要开始说鸡汤了吗?好吧,暂且不论是什么汤,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场景。

“早上,开车上班途中,突然一个骑电瓶车的人逆向行驶到我的车道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我上班迟到,被老板狗血地骂了一顿,导致我一天心情都不好,这个是我的问题吗?”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导致我长大比较自卑内向,也是我们的问题吗?”

是的,这些都是我的问题。

我们的不幸,皆是我们选择的。

是不是感觉和我们之前的认知差别太大了。

这个里面哲人说了会被人搞混淆的理论,一个是目的论,一个是原因论

我们很多认知是从原因论开始的。

比如我从小家里环境不好,父母离婚,父母吸毒,所以我长大就是一个杀人犯。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不喜欢我,所以我的成绩不好。

这个就是典型的原因论者的结论。

因为从小受到不好的环境影响,所以我长大后杀人放火是很正常的。

是因为老师不喜欢我,才导致我学习不好,

原因论者把问题的根源放在外在和过去的因素上

阿德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你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找的原因

所以我们前面的看到的东西,正好全部反过来看一下。

我是为了学习不好,所以找了老师不对我好这个因素。

我是为了做一个流氓,所以才说我的从小生活环境不好的因。

这个就是目的论。

所以阿德勒说:心理创伤是不存在的。

原因论者会把痛苦归咎于过去的事情。

他认为心理创伤学说就是典型的原因论者。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是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从经历发现符合自己的目的的因素。】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是不是都有一些时间想成为“别人”。

我记得上大学那会儿,自己是一个百无聊赖之人,不爱说话,不爱集体运动,做事情喜欢独来独往,按照原因论的理论买我应该归咎于这个的原因是我的成长环境导致,我农村出来,当时只顾读书,其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学习成了一个书呆子。

那时候特别羡慕那些侃侃而谈,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人,想着如果我能够成为他们该多好啊?

阿德勒说:“其实想成为别人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不接受自己,你现在过得不幸福,所以想成为别人。”

想一想其实也很有道理,那个时候其实自己是很自卑,觉得自己出生不好,长得也一般,也不会说话,感觉一切都是不对的,如果我一直保持那个时候的心态,

我想我现在不会有任何变化,现在还是那个自卑,内向,不爱说话的人。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是下定决心“不改变”,这个也是阿德勒的观点。

其实那个时候我把自己的出生,自己的家庭原因作为了自己不改变的借口,那个时候我需要这样的借口,因为我可以名正言顺的不改变自己(因为改变自己是痛苦的)。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过去,我们就会停止不前。

这个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无论是生活中的幸福和不幸,都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愤怒都是被捏造出来的

所谓的愤怒其实就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有一天,一个母亲正和女儿争吵,这个时候,电话铃声响起了, “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声音依然带着一丝怒气,但是打电话的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母亲的语气立马变得彬彬有礼。

就这样5分钟后挂断电话,接着勃然大怒和女儿继续争吵。

有人说我的脾气不好,爱发怒,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为了发脾气而发脾气。

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说我们的脾气不好,我们应该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两种表述的区别在于,责任的主体在于我们的主体,我们是情绪的主人。

成年人的高配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基本上一切关系的烦恼都是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

我们一生最多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导致人际关系最多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做课题分离。

判断是谁的课题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情况下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谁来承担责任。

比如身为家长的我,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就是看电视,从来就不看书,都把人气得半死。

每天早上上学,就和打仗一样,一个非常着急,一个不慌不忙,每天都像是和你对着干一样。

这些烦恼其实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把课题分清楚导致的。

即使是父母也要放下孩子的课题。放下别人的课题,不是对别人漠不关心,相反这才是真正关心别人的开始。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课题背到自己肩膀上,我们永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无论我们用多大的嗓门,多大的力气,都无法解决。

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别人意识到这个是他们的课题,如果不去做,对他自己的伤害是最大的。

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教他们怎么做,因为为什么要做怎么去做更重要。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1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