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田家》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豨。
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
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注:
卒岁,终岁。羸,瘦弱。牸,母牛。草屩,草鞋。屩音决第一声。豪狶,山猪,这里指所养的猪很瘦小。狶,音西。饷田,给田中干活的人送饭。旁,同“傍”。舍,田间的小屋。愚谷,典出《说苑政理篇》:齐桓公遇愚公事。
译:
陈粮即将要吃光,好收成还难期望。
年老虽爱喝稀粥,度岁还缺冬衣裳。
古井边上青苔长,鸟雀孵卵在井旁。
门旁公鸡叫中午,柴门只剩破门框。
瘦弱母牛拉柴车,慢慢走在小路上。
村童穿着破草鞋,正在田间把猪放。
颗颗石榴压弯枝,今年雨足长势旺。
芋头叶绿根肥大,正好能当过冬粮。
送饭送到桑树下,农人吃饭来歇晌。
日暮收工回田舍,草径归来带夕阳。
此地本来叫愚谷,远离人间是非场。
评:
这首诗反映种田人家缺吃少穿的贫苦生活。陶渊明《有会而作》序曰:“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这首诗的前四句,即是对陶诗诗序的概括。写田家挨饿,却说成是“年老方爱粥”,用语显得十分委婉。
“雀乳”以下四句,作者选取雀,鸡,羸牸,豪狶,牧童,农夫等各自的动态入诗,写所见田夫的辛勤。
连下来“红榴,绿芋,桑下,草中”四句,都是概括田夫顺应自然,过着自然状态下的生活。
结尾一联用愚谷之典。典见于《说苑政理篇》:春秋时齐桓公在名为“愚谷”的山谷中遇一老者,问他这里为什么叫“愚谷”。老者回答说,我饲养一头牸牛,下了个牛犊。我用牛犊换了一只马驹。有个青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我的马驹牵走了。邻居们听说了,都说我愚,所以我就把这山谷叫做愚谷了。用此典的意思是说,田夫所居之外本是“愚谷”,那么田夫也就是“愚公”了。这愚公远离红尘是非场,不问是非。言外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政的不满。
附图八幅,王维诗意图: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1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