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专家宁滨院士(宁句轨道)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沉痛哀悼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专家宁滨院士(宁句轨道)

北京交通大学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宁滨同志,于2019年6月14日上午9时,在赴世界交通大会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0岁。

沉痛哀悼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专家宁滨院士(宁句轨道)

”宁滨院士1959年5月出生于山西稷山,1977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学,1982年留校任教,历任北方交通大学通控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7年起担任北方交通大学副校长;2004年起担任北京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2008年3月至2019年5月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宁滨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先后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国际铁路信号工程师协会(IRSE)会士及中国分会主席、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交通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

宁滨院士学术造诣深厚,是我国轨道交通数字化、网络化信号系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之一,长期从事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干线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领域的研究,为实现我国地铁列控系统的自主可控、打造“高铁名片”和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牵头申报建设了该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探索了“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他带领团队研制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全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系列化成果,突破了地铁信号系统核心技术,并产业化推广应用,实现了“自主可控”和“走出去”;研制的“数字化通用机车信号”成果,攻克了干线铁路的通用式和主体化机车信号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化装备,在我国铁路6次大提速、高速和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铁道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铁路行业个人最高奖——詹天佑大奖等。

宁滨院士长期工作在教书育人一线,以身作则、诲人不倦,他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在轨道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大量独创性的探索,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博士、硕士50余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次。

宁滨院士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他热爱母校,是北京交通大学“爱国荣校”精神的传承者和“知行”校训的践行者。宁滨院士的逝世是我国科学界、教育界、交通领域和北京交通大学的重大损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严谨治学、锐意创新的工作作风,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宁滨院士永垂不朽!

宁滨院士告别仪式定于2019年6月18日(周二)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宁滨院士治丧委员会

  2019年6月14日

沉痛哀悼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专家宁滨院士(宁句轨道)

以下为内容为《神州学人》及《铁道知识》对宁滨院士专访的部分节选,由于访谈年份与内容部分一致,有一定删减、整合:

《本立而道生》

http://www.njtu.edu.cn/pub/xfjs/xfdf/12867.htm

《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http://news.bjtu.edu.cn/info/1003/21056.htm

植根交大

1978年3月,19岁的宁滨作为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结束了三年的知青插队生活,跨进北京交通大学的校门。几十年间,本科、研究生、毕业留校、出国进修、攻读博士学位,从课题参与者到骨干、到课题负责人,从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到外事处处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再到校长,宁滨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不离交大。时隔30年后的2008年3月,宁滨被教育部任命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谈及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四十多年,宁滨深情难抑:“是交大这块沃土滋养了我,这里的一草一木,与我息息相关;这里的一人一事,与我紧密相连。”

宁滨仍对学生时代有两个很深的感触:首先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现在的大学生恐怕难以想象77、78级大学生得以重返校园后的学习热情,这一批大学生有种希翼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的急迫感,每天都是课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把能得到的书籍翻遍,习题从头做到尾,什么难就去钻研什么,那股子劲头“让老师们都觉得惊奇”。其次是得到了一批名师的指点。当时北京交通大学电信系拥有杜锡钰、简水生、袁保宗、汪希时、李承恕、张林昌等一批学术精深的教授,他们严谨求实、悉心授业、甘于奉献的治学精神带给学生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交大的老师也和学生们一样热切拥抱科学的春天,不仅自己在科研上开拓进取,对培育学生也竭尽全力,如杜锡钰教授、袁保宗教授提议设立了科技小组,袁教授坚持每周给宁滨所在的五人科技小组讲课,带领学生们从大二开始就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开展科研学习与思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日后的事实证明,有名师的指点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从科技小组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袁保宗教授的学生,宁滨的本科毕业设计就是在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当时非常前沿的研究:用单片机实现语声识别。本科阶段便有了如此系统的科研训练和扎实的动手能力,使得宁滨在日后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游刃有余。毕业留校任教和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师从汪希时教授,确定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一干就是几十年。

“我的性格就是喜欢观察、喜欢思考、喜欢尝试。”学习、研究之余,宁滨积极参加自己喜爱的社会活动,活跃在当时的学生活动中,先后担任了班级生活委员、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等职;他还痴迷于摄影和其他业余活动;流连于图书馆名人传记的书架旁;宁滨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留下了不寻常的足迹:连续四年获得校三好学生,连续两年获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大二时还作为全国铁路系统唯一一名获得“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的大学生受到华国锋、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毕业时以北京交通大学77级优秀毕业生的优异成绩留校工作。

访学取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宁滨又多次获得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访学期间,他对中西两种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和教育、科学研究理念的差异进行对照、比较。独特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使两次访学成为他人生的另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历。

1991~1992年,宁滨以访问学者身份第一次出国,到英国伦敦BRUNEL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进修学习。宁滨将此次出访描述为“开拓”之旅,相比于上大学之前当知青的“土插队”,他把这段经历称为“洋插队”。在英国14个月时间里,他不仅在学术上大开眼界,了解国外大学在研究什么,大学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学术同行们在做些什么,还结识了一批学术同行,为回国后的科学研究以及对外交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宁滨的善于思考、勇于尝试的性格在此次访英之旅中为他带来了一些颇为意外的体验,作为中英友好奖学金资助访问学者,通过了解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政策,他发现英国文化委员会给中国留英学生提供的资助范围较为广泛,其中一项就是支持留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和访学。宁滨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他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要深入到该国乡土,和当地人多打交道。所以在制定了完善的访学和考察计划后,他提交申请,负责他的项目官员看后,非常认同并同意给予资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宁滨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从东边威尔士,到北边爱丁堡等地,几乎跑遍了整个英国,还去了北爱尔兰。留英期间,当他获悉在美国即将举办一次本专业的国际学术会议,他向组委会提交了论文并接到了邀请函,英国文化委员会也批准了他申请的资助项目。但是参加这个学术会议需要在英国自己申请赴美的签证,许多知道此事的中国留学生都认为他能得到签证的可能性很小。可宁滨认为:“只有争取,才可能有机会,没有试过,怎能轻言不可能?最坏的结果只不过是没有获得签证我再将申请到的费用退回去而已。”事实证明,经过努力,宁滨成功的获得了赴美签证。就是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宁滨不仅宣读了自己的科研论文,同时结识了ABB、西门子等公司的同行,后来又应邀访问了瑞典ABB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访学过程中,宁滨体会到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社会尤其是老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比如说英国城乡差距非常小,现代化程度高,百姓素质普遍较高等。也感受到当时西方国家多数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不了解与轻视。强烈的对比和民族自尊感令宁滨体会到作为一名年青中国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暗下决心回国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在留英期间,宁滨的英文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回国后他为校长接待外宾做过翻译,担任过学校的外事处长等。因留英结识的一批业内同行为宁滨所在的科研系所的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9月,宁滨应邀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通研究所(PATH),开始了第二次“探寻”之旅。与十年前第一次访学不同的是,这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宁滨也已经成为学校副校长,有了十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考察的经历,这次为期四个多月的访学,除了学术交流外,使他可以在繁忙的事务中挣脱出来,可以相对宁静地将注意力和思考集中在考察国外高等教育,特别是国际一流大学的大学管理这一方面。伯克利大学如何能云集一批享誉世界的学者?他们的科研团队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充满活力、训练有素而又具有创新力?教授治学与治校是如何开展的?漫步在伯克利校园,宁滨沉静地感受着这所百年名校的独特魅力,带着一颗探究的心寻找这所世界名校的成功之道,他在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所大学的成功是凸显了该校的特色还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成就了她的成功?

在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期间,宁滨依旧非常注重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学校师生出国访学交流。北京交通大学已先后与美、英、德、法等国家和地区的253所大学及著名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师生出访交流日益频繁。宁滨认为:“国际交流非常必要,除了开拓视野,出国对于师生们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在文化差异中、在对比中学习优秀的文化,先进的知识。我相信,具有国际视野、多文化背景的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术有专攻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设备。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几十年来,宁滨热爱自己的专业,并致力于以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视其为毕生追求。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却不知一项应用型科研成果从立项到中试再到产品应用,往往需要经历反复的探索和较为漫长的等待。早在1982年宁滨就开始参加第一代微机通用式机车信号的研制,在汪希时教授等一批老一代学者的带领下,宁滨聚焦国内外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前沿,全身心地投入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在那些岁月里,宁滨和同事,为了求证一个方案、查找一个数据,常常夜以继日,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在那些岁月里,宁滨和他所在的团队,在铁路沿线、在车站现场、在奔驰的列车上克服种种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研究条件,反复试验,完善设备系统和性能。通常一干就是两三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对事业的执著、对心中目标的向往,让宁滨忘记了那些苦与累。

艺痴者技必良,书痴者文必工。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和组织者之一,宁滨从事的“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在1995年的京九线阜阳试验段试验获得成功,使中国列车运行超速防护系统跻身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之列,该项目1999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ST型数字化通用式机车信号”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已在中国铁路广泛推广使用,在全路90%以上机车上安装使用。由宁滨主持的铁路“九五”重点项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研究”,被纳入铁道部信息化总体规划中,为铁路信息系统整合与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参与完成的铁道部重大项目“CTCS-2列控系统研究及应用”2007年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完成的“高速列车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2008年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作为主要研制者之一,“JT1-CZ2000型机车信号车载系统”项目获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年再次传来好消息,北京交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邱宽民副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宁滨作为第二完成人的项目“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铁路历次大提速,铁路信号领域无论在制式、系统、技术、装备、设计和研究,都发生了很多理念变化,研发、创新铁路信号与铁路大提速息息相关。面对铁路通信信号事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场非同寻常的严峻挑战,宁滨迎难而上,义无返顾。他先作为骨干积极参与导师组建的团队,逐步成为团队的核心,直至担任领衔。

在通信信号创新技术一系列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铁路六次大提速同时,宁滨和他的团队在高铁列控系统研发中再立战功。为开发我国CTCS-3做了大量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他率队参加了原铁道部组织的联合攻关,为C3系统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FRS规范和SRS规范,制定列控系统需求规范(成为部颁标准),为列控设备研发和运用提出强制性要求;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测试方法,制定列控系统测试案例和测试序列,明确对列控设备进行测试验证的测试要求和评判标准(成为部颁标准);率先建立了国内独立第三方的可以满足高铁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互联互通测试平台,首次完成了针对全部型号CTCS-3(CTCS3-300H型、CTCS3-300S型、CTCS3-300T型)级列控车载设备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和现场互联互通测试,为实现列车跨线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创新工作,宁滨率队转战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宁滨又率队突破了城轨CBTC系统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列车移动闭塞安全防护、最优化自动驾驶控制技术。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城轨CBTC系统,实现列车最小间隔90s安全追踪和高精度定点停车;攻克了多媒介融合车地通信、多级控制模式一体化系统定制集成等核心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平行系统和最小系统的仿真测试方法。整套系统和应用工程均通过了国际独立第三方SIL4 最高安全等级的认证,属国内首次。在北京、重庆、成都、长沙、深圳、天津等城轨中推广运用,运营故障数远远低于引进系统,引进的国外同类设备降价30%。该成果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业有所成

从置身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到参与高铁列控系统研发,再到走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宁滨感触最深,感慨良多。他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广的根源与坚定而长久的努力,镇定沉着、稳扎稳打,下一番工夫自然会有一番效果。”面对累累硕果和诸多殊荣,宁滨很淡定:“要做好一个项目,取得一项成果,光有一种冲劲和钻劲不行,还要有一种恒劲,更要有一种淡泊名利、勇于牺牲的精神。付出和获得总是成正比的。此外,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一项重要的成果往往都是一个团队几代人不断努力不断积累的结晶。”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3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