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诗人”傅聪病逝,这是他与青岛的4次缘分(钢琴诗人傅聪)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原标题:“钢琴诗人”傅聪病逝,这是他与青岛的4次缘分

因感染新冠病毒,被称为“钢琴诗人”的钢琴家傅聪,于12月28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傅聪年轻时曾说,“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而现实也正如傅聪所愿,他的一生始终与艺术紧紧相偎。

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傅聪曾先后四次登上青岛的舞台,为岛城观众带来了德彪西、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力作。2011年的演出现场他还加演两次,为保证在青演出效果,傅聪更是“随身携带”两架钢琴,哪怕是演出前一天也仍在悉心排练。“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

一生中,众多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塑造了傅聪,而在性格与人生态度上,父亲傅雷留下的《傅雷家书》却成为傅聪影响世界的风向标。傅聪的离去,既是乐坛的损失,也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编辑/?于莹

审校/?徐佳

傅聪的艺术人生,曾四次来青演奏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是著名翻译家、作家傅雷的孩子,是第一位在肖邦大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他年轻时曾说,“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傅聪的一生,如他所愿,果然是与艺术紧紧相偎在一起的。

三四岁,正是孩子调皮的年纪,但傅聪只要一听到古典乐就会安静下来,似乎那时就已展露出对音乐不寻常的热爱。父亲傅雷也发现了傅聪在音乐上的潜质,八岁半时便让傅聪开始学习钢琴。而后,傅聪又先后师从Mario Paci、Ada Bronstein夫人等名师。

期间,傅聪也逐渐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独到理解。1951年,云南大学毕业后的傅聪,每天练琴七八个小时,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即使衣裤尽湿,傅聪也绝不休息。

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举行。经国内选拔,傅聪作为中国选手参加“联欢节”的钢琴比赛,结果获得了三等奖。当时他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甚至让苏联选手都感动得不禁泪下。

当年萧邦国籍钢琴比赛赛场上的傅聪

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74名选手齐聚波兰首都华沙。傅聪作为其中音乐资历最为薄弱的选手,最终取得了第三名与《玛祖卡》演奏最优奖,打破历史,成为了第一位在肖邦大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

1950年代末,傅聪离开波兰,开始长居英国伦敦,1979年首次回国。

1980年代国门大开,傅聪常常回国演出和讲学,回上海演出基本都在上海音乐厅。1998年10月,上海大剧院落成不久,傅聪与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演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及肖邦作品,指挥为余隆。2001年,为纪念傅雷夫妇逝世35周年,傅聪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2006-2009年,他几乎每年都会登台上海音乐厅。

人们最早把傅聪称为“中国的肖邦”“中国的钢琴诗人”,然而,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肖邦。从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再到浪漫派的舒伯特、印象派的德彪西,都在他擅演的范畴。

傅聪说:“作曲家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独创的个性;而对于演奏家来说,他们在弹奏作曲家的作品时,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灵魂,去把很多很多音乐家的灵魂再现出来。”

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傅聪曾先后四次登上青岛的舞台,为岛城观众带来了德彪西、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力作。

据乐迷透露,2011年的演出现场傅聪还曾加演两次。为保证在青演出效果,傅聪更是“随身携带”两架钢琴,哪怕是演出前一天也仍在悉心排练。

正如傅聪所言:“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我觉得,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音乐!”

在艺术层面上,众多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塑造了傅聪;而在性格与人生态度上,来自父亲傅雷的影响,无处不在,虽然自1958年傅聪去往英国之后,与父亲再也没见过面,但来自父亲12年间的数百封信,一直是傅聪影响世界的风向标,而这些信便是著名的《傅雷家书》。

做人,才做艺术家,

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

《傅雷家书》对中国几代读者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少人是通过《傅雷家书》知道了傅聪,并借鉴这本书里的观点,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而对于傅雷的教育观有四点不可不提:

第一,我认为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

第二,民族观念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第三,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识。

第四,在具体的学习方面,我一向不大重视学校的分数,分数同真正的成绩往往不一致。

傅雷与傅聪

作为《傅雷家书》的唯一收信人,傅聪并不是这本书的编辑者,该书是由傅聪的弟弟傅敏整理出版的。早期的版本,一直是傅雷一个人的独白,直到后期,才逐渐加了傅聪的回信。

在《傅雷家书》中,有人读到了爱,有人认识到父亲教诲的重要性,也有人读到了隔阂……而对于父亲的对傅聪说的那句“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傅聪在采访中回应地十分谦逊:我一辈子都没有违背这个原则,可是,如果自称是一个艺术家或钢琴家,我觉得是夸夸其谈,自己还没有资格这样说。

在音乐面前,傅聪无比谦虚。他追求在弹奏中进入忘我的境界,但难有一回。他曾在采访中透露,完美的境界,自己一次都没有过:

“完美是不存在的。到一定的水平,就会发现,还可以更好,这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音乐不能被固定,完美其实就是在往死亡的路上了,每一次弹奏,你都必须把灵魂、把全部生命投入进去。音乐和生命一样,生命无所谓完美不完美,只要你快乐,烂草棚里也能开出鲜花。”

在音乐面前,傅聪又是极为严苛的,除了对于自身的严格要求外,还有对演出环境的严苛。傅聪80岁的时候,在杭州有过一场演出,以往观众落座后由椅子、窃窃私语、咳嗽声等构成的纷杂“噪音”,在那场演出中并未出现。

傅聪对演出环境是有要求的,哪怕是有拍照的声音传入耳朵也会“打断”他的演出。有人认为傅聪对演出环境的苛刻要求,是“精神贵族”的追求,是对艺术的极致尊重,唯有如此,傅聪作为“领路人”,才能把观众带入令人着迷的音乐世界,让人在音乐中,遇到宛若真实存在的肖邦、莫扎特、贝多芬……

当地时间12月28日,因感染新冠病毒,被称为“钢琴诗人”的钢琴家傅聪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傅聪的离世令人悲痛,但反观其留给后人的音乐艺术又是一份巨大的文化财富。傅聪也将永远活在他热爱的音乐中,活在所有爱他的人们心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3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