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护服穿脱至少10分钟,测温、验码、戴口罩、核酸检测、闭环管理、感控流程、病区门禁管理一系列流程,必须干净利落。医生和病人接触,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感染等等环节,除了安排相关工作和培训内容出来,还要走到防控一线,深入到各个科室进行督导。这些工作便成了院感科每天要奔忙和重视的内容。”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科负责人陈美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科工作人员一直“跑步”在前、在防疫路上没有一天的松懈,发挥着一线“岗哨”的独特作用,为前线的医护人员及相关就诊患者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一座座“防火墙”。
杨晓柳、6月份刚刚从贵阳将军山医院回来,还没得到几天的正常生活作息,就爆发了贵阳的疫情,又马不停蹄地被派驻贵阳将军山医院。两次地来回奔走,实际上半年的时间就没有了。因为到将军山医院,一般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得不到任何的走动,而且封闭式服务。

杨晓柳孩子刚刚满三岁,回到家没有几天,又不得不离开嗷嗷待哺孩子,交给自己的家人,继续踏上抗疫的“征程”,偶尔有点时间,只能通过电话或者视频和家人联系。
相同科室的丁秀玲、袁玉梅一样被派到了抗疫前线,他们必须在前线夜以继日地工作,发挥好院感科的独特优势,配合好相关的抗疫工作的细致落实。特别袁玉梅自身患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好,如果长期熬夜工作,对这些身体的问题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她依然坚持走在前面,用院感科担负的使命,与疫情的凶猛斗争着。

市三医的院感科,每个人工作都分工明确,而且担子都非常重。但为了疫情“战役”的胜利,每个人都团结一致,用自身的精力奉献着青春的每一滴汗水。
正在院感科采访期间,陈美的5岁孩子桉桉就打来电话问道:
“妈妈,你好久回来”,
“我好久都没有看到你了。”
“我想你了”。
听到这样的声音,不仅是陈美,记者也感到了一丝丝无法言说的酸楚。
但陈美带着自己的科室团队,依然奋战在抗疫的前线,她也没有任何犹豫,只要社会需要、医院需要院感科的兄弟姐妹们都会毫不犹豫,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在最前线,做好疫情防控侦察兵,医务人员“保护伞”。

除了配合好抗疫工作的相关安排,院感科每天还要协助好各科室的督导工作,以及培训相关的技能工作,“专项,多项”整治作风工作等。
目前,院感科完成了30余个医院流程应急预案的工作,完成了100余个修正制度工作,并下放到科室,真正地成为了医院发展的助推力量。
在这期间,院感科还对口帮扶了梨树镇卫生院、赫章罗州卫生院、双山卫生院等,并对这些卫生院建立起了清晰的制度,以及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的感控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陈美说,在每一次的病人转运过程中,以及相关培训现场,不仅是医护人员,包括司机都会对我们的务实作风,以及讲解培训的相关内容点赞。因为大家都得到很好的收获,也是我们做这一份工作最好的回报。
据悉,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科除去支援贵阳、织金大多数成员外,在院感科的每个成员也是没有得到一点空闲,他们多项举措并行,一部分支撑着前线人员的技术跟踪,一部分配合着医院各科室的督导需求和服务。用最大的力量去为工作“发光”,多项举措,让医院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 郭翰)
责任编辑:杨简 审核:杨婉丽
来源:党报头条客户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