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我愿意”这句话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庄重而严肃,大概率一生只会说一次。

但是,有一位女人,一生却说了三次“我愿意”。

每一次“我愿意”对她来说,都意味着人生的重大转折,也意味着她和国家的命运又紧密一分。

她叫王承书,是我国原子弹事业核心人物之一。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01 算不错的王二小姐

1912年,王承书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因家里排行老二,因此被人称为王二小姐。

其父是晚清的进士,曾经留学过日本,接受过新式教育。

所以,王父对儿女的教育非常重视。

在那个主流思想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王父力排众议,把王承书送进当地有名的培元小学读书。

很快,天资聪颖的王承书便在学校展露出极高的工科天赋,每次考试,物理和数学都名列前茅。

在数学上,王承书更是展现出惊人的天赋,犹爱算账,又快又好,家里的账房先生经常打趣她:“算不错的王二小姐。”

但是,王承书异常人的工科天赋,并没有赢得身边人尊重,相反,让她时常受到他人的质疑。

那个时代,在大多数的人眼里,女子读书就是为了相夫教子,认识一些字,能看懂书就行。

受到这样的思想影响,很多女同学总是对王承书说:“把数学、物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学得这么好干嘛?反正还是不如男的,将来找个好人家嫁了就是了。”

王承书听到这样的言论,心里非常不服气:同样是人,凭什么女的就不如男?

所以,王承书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物理和数学,证明女人在数学和物理上和男人是一样的。

1930年,王承书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王承书作为物理系唯一的女生,成绩一直名列榜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并攻读物理学硕士。

就此,王承书算是打破工科上,女不如男的偏见

燕京大学就读期间,她还遇上了一生的伴侣张文裕

张文裕是燕京大学的教员,两人都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物理学的问题。

两人日久生情,很快就确立男女朋友关系。

但是,两人刚确立关系,张文裕就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共读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

为了学业,张文裕暂时离开了王承书,前往英国求学。

在离开之前,张文裕和王承书互诉衷肠,彼此约定。

时间来到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燕京大学决定南迁长沙,王承书跟随一起来到长沙。

在南迁的过程中,王承书看到在战争下,满目疮痍的国土,难民流离失所,时常让她生出一种无力感。

于是,王承书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让国家变得富强起来。

1939年,张文裕学成归来,供职于西南联合大学

王承书也来到西南联合大学,与张文裕团聚。

也是这一年,王承书和张文裕走进了婚姻殿堂。

02 中国居里夫人的成长之路

婚后,两人成为了西南联大的神仙眷侣。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白天,两人在学校教学生物理学知识,晚上在家里,两人则讨论研究起物理课题。

但是,生活美满的王承书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深知基础科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时刻关注着世界科技前沿,渴望能学习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但是,此时国内战火纷飞,别说为科研人员提供深造的资金,就连在一个普通实验室也造不起来。

王承书想研究,也无从下手。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王承书得知巴尔博奖学。

这是一家专门为亚洲女性提供到国外求学的资金。

于是,王承书当即给巴尔博奖学金寄去了申请书。

但是,巴尔博奖学金却以王承书是已婚女性为由,拒绝了申请。

王承书很不服气,当即便又给奖学金委员会写了一封信。

信中除了说明自己的情况,也对巴尔博奖学金做法提出疑问: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众位委员在评判获取资格,居然是这位女性是否结婚来作为的标准,而不是一位女性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来评估的。

很快,王承书的申请又被驳回了。

王承书彻底和巴博尔奖学金会杠上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在无数次申请后,奖学金委员会看到了王承书求学的决心。

于是,批准了王承书的奖学金申请,还为她申请到美国密歇里根的大学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同年,张文裕也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前往担任教授。

于是,王承书在丈夫张文裕陪同下,踏上一段异国求学路。

很快,王承书便在美国物理学界展露头角。

在美国攻读博的第二年,王承书便在美国多家重量级学术杂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

1994年,王承书获得博士学位,继续攻读博士后。

在攻读博士后期间,她与导乌伦贝克教授一起提出了WCU方程,轰动了整个学界。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后来,王承书证明了物理学难题索南多项公式,成为第一个求得“本征直谱”的人。

此时,王承书在世人眼中,彻底成为物理学界的居里夫人,假以时日必将斩获诺贝尔奖

但是,王承书对于诺贝尔奖完全没兴趣,而是一心报效祖国

时间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同时,王承书也收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是王承书表弟,后来中国科学院士何祚庥写的。

信上,除了表达家里对王承书的想念,还诉说了新中国种种的变化,希望王承书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

王承书看到家书后,十分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祖国的怀抱里。

但是,国际局势云波诡谲,一个苏联已经让美国头疼不已,所以,美国自然不愿意另外看到另外一个东方大国崛起。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于是,美国政府禁止了中国科学家回国。

因此,王承书的回国申请不但被驳回,一家人还被美国政府严密地监视起来。

在软禁期间,王承书的同事们都劝她留下来,在美国生活优渥,何必去中国受苦呢?

王承书却回复说:

“我爱美国优厚的待遇,但我更爱我的祖国。我无法容忍别人建设好祖国,自己再去享福,我也要成为成祖国的建设者之一。”

看到回复,王承书的同事们都不再说什么。

虽然,回国申请书总是被驳回,但是,王承书却从未动摇帮助祖国富强的决心。

抱着能帮一点就是一点的心态,王承书在美国收罗各种科学书籍、杂志期刊,连同自己的研究资料,分成数百份邮件,邮寄回国内。

后来,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据理力争。

最终,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双方签订了《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就双方平民回国问题的协议声明》。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这意味着,在美的中国人,不再受到扣押,终于可以回国了。

王承书得到这一消息,兴奋得像小孩子,开怀大笑,和丈夫张文裕一起打包行李准备回国。

令人没想到的是,王承书夫妇回国的路依旧坎坷。

虽然美国政府明面上说要放人,实际上,小动作不断。

美国政府对于王承书夫妇两人的回国申请不断挑刺,一次次申请,一次次驳回。

最终,到了1956年,美国政府才答应王承书的回国申请。

王承书夫妇担心美国反悔,连夜打包收拾,带着六岁的儿子回国,带不走的家产全部送人。

后来,两人在即将上游轮之际,还有美国警察以疑是带有美国重要机密文件,对其进行搜查。

但是,实在是找不到证据,美国警察只好放行了。

王承书夫妇才得以回国。

03 三次“我愿意”,从此隐姓埋名三十年

1958年,中苏交恶,两国合作关系彻底终止。

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中国原子弹的协定,还带原子弹研究模型,烧毁原子弹的设计图纸,撤走在华专家。

本已有起色的中国原子弹事业,又回到原点。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中央高层决定,自己搞出原子弹。

此时,身为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先生,找到了王承书,向她提出,希望她去搞热核聚变。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这个要求提出后,钱老自己多少都有些脸红了。

王承书是顶尖的物理学专家没错,但是,她是空气动力学顶尖物理学专家,而不是核物理学专家。

这就相当于,让王承书一切从零开始。

可令钱老没想到的是,王承书回答很干脆:“好,没问题。”

钱老很是惊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说:“承书,你要想好,这是从零开始的一个新领域,你是空气动力学的专家,你还愿意吗?”

王承书却回答道:“我愿意。”

就这样,王承书接受了任务,和家人们聚少离多。

后来,王承书解释说:“我回来是解决祖国的问题,而不是挑工作的。”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研究,王承书出色完成任务,不但填补中国在热核聚变技术上的空白,还培养大量热核聚变的人才。

就在王承书准备继续深耕热核聚变技术时,钱老又找到王承书,又交给她一个任务。

这一次任务,不仅让王承书远离了家人,还让她在这个世界“消失”了30年。

此时是1961年,国家对原子弹的研究正处于关键时期。

一项又一项相关技术,被中国的研究团队攻破,唯独核心燃料高浓缩铀的研究十分缓慢,至今都无法取得有效进展。

于是,钱老想起王承书,并对王承书说:“承书同志,现在我交给你一个秘密任务,这个任务你不能对任何人说,包括的你丈夫和孩子,而且要和家人分开很久,你再也不能出席任何会议,可能还要一辈子默默无闻,你愿意吗?”

这一次,王承书还是没有丝毫犹豫,只是平静地说出“我愿意”这三个字。

于是,王承书告别家人后,背起行囊,就来到研究高浓缩铀的504厂,成为504厂里唯一的女科学家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不久后,将军张爱萍来到504厂视察,他问王承书:“能不能按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王承书斩钉截铁说:“可以。”

张爱萍又问:“有啥依据?”

王承书却说:“在我的承诺中,除了对孩子的承诺没有兑现,对国家的还没有不兑现的。”

张爱萍将军听到后,连连点头说好。

为了兑现给国家的承诺,王承书日以继夜的工作,压榨自己身体。

随着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王承书由青丝变成白发。

经过三年的刻苦攻关,504厂终于提炼出合格的高浓度铀,为我国的核爆事业奠定了基础。

上级领导对王承书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但是她却很谦虚:都是大家的功劳。

1964年,邓小平前来504厂视察工作。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在人群中,邓小平一眼就认出了王承书,惊讶地说:“原来你在这,你从苏联回来,就不知道去向,张文裕四处都找不到你,这5年来你过得怎样?”

王承书听了,没说什么,只是对邓小平笑了笑。

邓小平也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世界。

毛主席称赞王承书为“中国核爆第一女功臣”。

原子弹爆炸后,王承书也算完成使命。

正当王承书准备打包行李回家,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时候。

国家决定,正式筹建同位素分离研究所。

钱三强有找到王承书,问她愿不愿意继续从事铀同位素的分离工作。

王承书想都没想,回答道:“我愿意。”

钱三强很是惊讶,这意味着她要和先生还有孩子永远分离,于是问道:在这里工作有什么困难?

“没有”王承书答到

“那生活上呢?”钱三强又问道

“没有。”王承书说到

“你有什么话捎给文裕的?”钱三强有写哽咽的问

王承书还是说没有。

这一次,钱三强哭了。

这样,华北605所诞生了,王承书担任副所长。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此后多年里,王承书默默耕耘,时刻关注世界最前沿的物理科技,在其有生之年,更是把铀同位素离心分离和铀同位素激光分离技术推动到工业应用阶段。

工作上,王承书总是兢兢业业,拼命刻苦,她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积劳成疾。

但是,她很少去医院,因为她怕影响工作进度。

晚年时,更是患上了白内障,治疗需要6000元,王承书舍不得,就放弃治疗。

每当需要阅读的时候,她就拿着放大镜一个字字的看。

虽然,王承书对自己总是舍不得,但是,对国家和社会丝毫不吝啬。

当时的她工资有280元,是普通工人的好几倍,她却拿出200块交党费,剩下80块,除了吃饭,都拿来资助学术活动,和生活困难的技术人员。

有人实在看不去,就劝到:“先生,你自己留点钱生活吧,你的党费都已经是别人好几倍。”

王承书却说:“我用不了这么多钱,留着没用,给国家挺好的。”

1994年6月18日,为新中国富强奉献了半生的王承书,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人们在她去世后,整理遗物的时候,看到她的日记本里写道:

“无论在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任何任务,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

这句话的落款时间是1956年10月6日。

是王承书先生在突破美国重重封锁后,重新踏上中国国土的时间。

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为什么(35名禁止回国科学家回国了吗)"

王承书先生这一生,可谓波澜壮阔。

年轻时,她就拥有极高的学术成就,本可以在美国安然度过一生,但是,为了国家她甘愿放弃学术上的名誉和优厚的待遇,带着先生和孩子回国。

后来有因为一句“国家需要你”,更是舍小家为大家,人间蒸发三十年,默默为国奉献,从不求回报。

今天,我们的国家能够富强,恰恰就是有无数个王承书,在无私的奉献自己,替我们负重前行。

所以,我们对于眼前的生活更要好好珍惜。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我志愿 | 王承书:隐姓埋名只为祖国荣耀》

光明网:《王承书: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