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上海保险、公募基金较强,银行、信托、券商类较弱(姜健忠油画)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姜建清:上海保险、公募基金较强,银行、信托、券商类较弱(姜健忠油画)

首期《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2021)》《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发展报告(2021)》同步发布。9月9日,在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首期)发布会暨“2021中欧资产管理论坛:国际经验与上海路径”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兼职教授、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表示,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新亮点。中国资产管理的规模之庞大,在全球屈指可数,展望未来诸多的机遇都将在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聚集。

姜建清也表示,对标纽约、伦敦等全球著名资产管理中心,以及香港、新加坡、波士顿、芝加哥和巴黎等资产管理中心,上海资产管理中心在国际化程度、金融产品、营商环境、定价能力、专业人才、税收政策方面还存在差距,资产管理的结构仍存在问题。从资管机构来看,现在上海保险、公募基金较强,但是银行、信托、券商类较弱。从资产结构来看,权益类、混合类资产占比较低,现在全国已发行的产品较为单一。

姜建清表示,当前,全球的金融业通过高资本的消耗和重资产获得微利润的发展道路明显是不可持续的,不仅收益率容易受到挤压,而且对资本的要求较高。中国的金融机构制定了转型方案,并推动业务的全面转型,对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重新排布,回归核心业务和资产管理领域。要把资产管理的重点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提质增效。构筑全市场覆盖的资产配置的体系。利用全球战略布局的优势,构建内外协同的全球资产管理服务的网络和信息网络,打造境内外多币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资产配置体系。

以下为演讲全文

姜建清:尊敬的汪院长,尊敬的梁局长,尊敬的各位教授、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讲话的内容是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上,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中心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明确把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作为“十四五”的重要目标之一,持续提高全球的资产配置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广大居民越来越多从国家经济发展中直接受益,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发展面对着许多机遇,在金融市场繁荣、监管改革深化、社会财富聚集、人口结构变迁、科技金融兴起、全球化浪潮等金融创新的强大驱动下,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新亮点。中国资产管理的规模之庞大,在全球屈指可数,展望未来诸多的机遇都将在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聚集。

第一、经济调整创造新需求。上海资产管理中心效果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本源,是金融持续繁荣的根基和依托。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实体经济领域的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到上百万亿元的投资,体制深化改革将激活数十万亿元的人民币资产。上海背靠长三角伏地,为上海资产管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创板的发展建设将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的循环。上海自贸区将探索人民币离岸交易和跨境投融资,开展离岸证券基金交易。这些投融资机遇连接着资产管理的供需两端,既为资金流向提供了蓄水池,又将社会财富转化为有效投资。

2020年上海地区管理资金的规模36.89万亿,占全国的比重为30.75%,资产管理机构4948家,占全国机构的比重为19.43%。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超过2274万亿元,上海发展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应该说是最具优势的。

第二,资产管理迈入新时期。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日渐成熟,资产管理热潮方兴未艾。2020年底,中国个人金融资产已经达到205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每年的增速约10%,预计未来仍将维持10%的增速。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32万亿元,中国个人财富的资产配置逐渐多元化,存款、信托、银行理财占比下滑,基金、股票和保险占比持续提升。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非储蓄比现金的资产配备,已经从2015年的48%提升到2020年的51%。其中股票和基金占比从2015年的15%提升到2020年的18%,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21%。202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262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从2016年-2018年的12%升至2018年-2020年的15%,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209万元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4万亿人民币,预计到今年底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96万亿人民币。此外大型企业集团越来越多依赖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中外合资的理财公司方兴未艾,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中国的资产管理已经迈入了黄金发展期,巨额的财富积累催生市场繁荣,多样化的理财呼吁更多的市场创新。

第三,风险偏好出现差异化。中国资产管理的发展过程伴随着综合化、全球化、跨市场的发展历程。利率、汇率、信用、市场、国别等各类风险逐步增多,刚兑的时代已经过去,无风险收益率在持续下降。人们的风险偏好产生了差异,行为发生了分化,更加冷静的关注资产组合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平衡。增值、保值、避险、传承、公益等各类诉求更趋多样化,单纯的风险规避已经无法满足资产管理市场的需求。从创造财富的第一代到传承财富的第二代,管理资产的方式也从亲力亲为转向了委托代理,对资产管理的多样化、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普及性、定制型、差异化的资产管理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资产管理机构要在风险管理创新方面投入更高的关注度和创造力,更多采取主动型的风险管理理念,在结构优化、质量优良、效率提升、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第四,服务模式呈现科技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高新技术渗透在资产管理和理财等领域,使金融业整体呈现了高度智能化的趋势。2020年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占资产管理总规模的比例将超过10%;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资产的总规模达到1.4万亿美金。其中,中国的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总额将超过6600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1亿。智能投顾正处在向大众普及的阶段,在金融交易、理财顾问等领域替代人工,为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的咨询顾问,量化投资等服务。通过推行标准化、全线上、可交易的自主服务的资产管理产品,涵盖投资管理全价值链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客户体验。通过平台及时便捷、去通道化的配置投融资双方的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前瞻性、个性化、综合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方案。不断提高对大众客群服务的可触达性和便利性,挖掘传统金融服务未覆盖到的长尾客户理财需求,让大众客户同样获得专业化、个性化的高效金融投顾服务。这是资产管理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在此服务模式下财富拥有者较大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这对资产管理机构更便捷、更便利、更匹配性的连接投融资双方的需求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正经历着剧变,快速变化的客户群体,新兴的数字技术,以及新的监管条例正在重塑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

第五,资产配置走向全球化。普华永道估计2020年全球资产管理的规模将达到100万亿美元的大关,中国财富管理的创新发展正沐浴全球化历史性机遇,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的布局以及走出去等战略的实施将推动中国金融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亚洲发展银行预计到2022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将达到8万亿美金,财富投资者和管理者开始在更大范围寻找信息不对称的商机,中国财富管理的机构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开始提速,增强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以离岸资产配置的需求为例,中国居民全球化投资的意愿一直较高,但过去受限于有限的渠道,离岸投资相比于在岸投资仍存在差距。在过去5年,中国离岸投资占个人金融的比例长期保持在5.7%-6.1%,与美国的7.9%和8.8%相比存在差距。随着国家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加速,新渠道不断涌现,跨境投资将更加顺畅,跨境业务在政策鼓励下将更加多元。

但是相比对标,我们对标纽约、伦敦等全球著名资产管理中心,以及香港、新加坡、波士顿、芝加哥和巴黎等资产管理中心,上海资产管理中心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挑战。一是国际化程度、金融产品、营商环境、定价能力、专业人才、税收政策方面还存在差距。2019年中国居民的住房占总资产比重为59%,而金融资产的占比仅为20%左右。与美国的24%和71%相比,资产差距扭转过来,这里面说明了我们的资产配置仍存在着优化空间。上海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虽然凭借中国的资产供给和底层资产方面占据了第8位,但在营商基础、资管机构及基金数量和规模方面尚有很大差距。在国内北京以全国大型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深圳支持搞活创新企业的各项政策,以深圳交易所所在地,对金融高端人才和金融资产的管理机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是资产管理的结构仍存在问题。刚才盛教授说到国际高能级资产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度没有,全球前50大资产管理公司中间仍然缺乏中国公司的身影。从资管机构来看,现在上海保险、公募基金较强,但是银行、信托、券商类较弱。从资产结构来看,权益类、混合类资产占比较低,现在全国已发行的产品较为单一。截止2020年末,现金管理类的产品规模为48.3%,固定收益类产品为44%,两者合计超过了92%,混合类占比仅占7.5%,主要原因是理财子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客群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者的教育还在过程中,另一方面投资子公司自身的投研体系构建和成熟团队的培养还需要时间,导致混合类、权益类的产品占比较低。但是这在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财富管理师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当前,全球的金融业通过高资本的消耗和重资产获得微利润的发展道路明显是不可持续的,不仅收益率容易受到挤压,而且对资本的要求较高。中国的金融机构制定了转型方案,并推动业务的全面转型,对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重新排布,回归核心业务和资产管理领域。要把资产管理的重点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提质增效。构筑全市场覆盖的资产配置的体系。利用全球战略布局的优势,构建内外协同的全球资产管理服务的网络和信息网络,打造境内外多币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资产配置体系。力争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高、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的资管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3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