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春将暮时,落花纷纷。
落花是暮春时节最为典型的一个物象,而春天又是人们心中最为美好的时节。所以,当看到落花辞枝的情景的时候,人们大多都会于心底涌现出“惜春”之情。
张若虚: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朱淑真: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与落花有关的古诗词,唯美而凄凉,其中的那味伤春之愁,也几乎已经深深地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
所以,描写落花,若不见感伤之色彩,这样的诗就显得比较特别了。
那么在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首特别的诗作。这首诗摆脱了“落花诗”之寻常的凄凉风格,全篇28个字美出了新高度。
敷浅原见桃花
宋·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刘次庄,字中叟,晚号戏鱼翁,北宋诗人。
刘次庄不但会写诗,他的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刘次庄能够兼众家之所长而成自家风采,比如他的小楷就有着令人拍案叫绝的魅力。
和一些不能同流合污的诗人一样,刘次庄因性情耿介而常遭权贵的排挤,仕途走得很是坎坷。
刘次庄曾被贬官至江西漕运,根据记载,这首诗大概就写于诗人居于江西期间。
敷浅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在今江西内,不过具体指什么地方,尚无从考究。
诗的首句在点物象的同时,也较为含蓄地点明了时节:桃花雨过碎红飞;细雨过后,片片桃花纷纷飘落。这是典型的“落花”情景,而从语言和技法方面来说,首句和许多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也是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不过,纵然是很普通的描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它是唯美生动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更能够精准地将读者的情感调动起来。所以,写诗要学会巧妙地去利用“寻常”之语表达妥当之意。
句中的“桃花”一出场,不但及时地切住了题目,还将画面的明丽色彩也晕染出来,让我们在初读时就能捕捉到其中的美感。“碎红飞”三个字将桃花飘落时的那种情景形象地刻画出来,可谓从动态的捕捉角度为画面增添了鲜活性。
这首诗描写飘落的桃花,句句都在集中体现“落”字,首句如此,承句也是如此:半逐溪流半染泥;那些飘零的花瓣有些随着溪水流向远方,有些则零落在泥土里,与泥土混为一体。
落花飘零的情景不过如此,而“落花随流水”“落花半入泥”的诗句我们也读过不少。前面我们也说了,类似这样的诗句,所表达的都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感伤之情,或是因为相思,或是因为时光的流逝等等。
比如,李煜就曾有云: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这几句中,李煜所要表达的,就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而刘次庄的这首诗,则是仅限于对落花的情景描写,作者主要在通过场景的裁剪,来突出画面的美感、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所以在承句中,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种寻常而又真实的自然景色,品读到的依然是诗中的那味灵动与美妙。
如果要论这首诗在描写方面的亮点,那当属于后两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不知从哪里飞来两只燕子,将零落的桃花衔起来,向画梁的西边飞去。
前两句的铺垫很平稳,而当后两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相信好多人都会被惊艳到。作者写飘落的桃花,却并没有一直围绕“桃花”这一物象去做具体的刻画,可以说,作者对“桃花”的形象临摹在前两句中就已经完成了。
所以如果后两句依然将笔锋集中在“桃花”的形象刻画上,此诗就显得有些四平八稳、波澜不惊了。为了跳出窠臼,作者在后两句中将重点落在“燕”上面,借燕子的举动,为落花的情景补充了新的视觉与魅力,这样一来,不但画面得以丰富,诗的韵味也变得耐品起来。
“燕子”的到来,也让整首诗变得有了生机与活力,让本就唯美灵动的意境,变得明朗传神。
写落花而不按寻常思路下笔,没有令人忧伤的语言,也没有低沉凄凉的情感抒发,旨在把最纯粹、生动的美展现出来,这就是此诗能够成为独特佳作的主要原因所在。
风来花片斜吹去,纵入泥尘也散香;各位看官,对于刘次庄的这首诗,你认为写得如何?不妨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1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