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是传递货币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不同地区财经新闻报道的内容有所不同,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决策者对财经新闻所传递的货币政策的“误读”或“不确定”导致传达给银行的货币政策信息有偏差,使得银行信贷行为有松有紧,致使不同省份、不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不同。
不良贷款率高,银行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就越多,这意味着银行自身风险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银行不良贷款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01新闻信息与金融市场
新闻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承担着传递金融政策信息的职能,这能为经济界信息流通创造平台,而且能够引导社会公众的预期,因此,新闻信息能够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宏观经济学中,预期是一个关键要素。
但是,期望是由信息塑造的,信息被媒体消化,过滤和着色。然而新闻媒体在形成预期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在宏观经济学中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在金融领域中,政策的有效传导尤为关键,而政策传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接收并解读的信息决定的。
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及交易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商业银行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贷款方违约或丧失还款能力的情况,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这不仅是银行头疼的问题,长久下去也会对整个经济体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对未来金融系统的稳定增长构成威胁。
如今疫情环境下,经济形势并不乐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了,这显示了比以往更大程度的风险,而一个管理不当的系统很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在经济衰退和不确定形势叠加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不良信贷泛滥。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信息在识别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信息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反映在金融资产价格上。EMH理论类似于金融资产价格随机游走的理论,预测价格的未来路径甚至比预测随机数更难,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无效。
但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对EMH提出了挑战,行为金融学从个体的行为以及个体心理等因素来解释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由于不同新闻媒体、不同省份的有关部门、不同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解读不同,因此会产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02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
(1)有效市场假说
被认为是传统金融的基石理论之一。提出信息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反映在金融资产价格上,EMH理论类似于金融资产价格随机游走的理论,过去的数据不能用于预测未来价格,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无效。
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它不断被审查和推进,直到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挑战。研究者重点从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分析转向发展行为理论,试图分析人类心理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991年,席勒等人发起了“国家经济研究局会议”,重点关注行为金融学。后来,心理学领域发生了许多革命,这反过来又引领了行为金融学领域的进步,其核心范式是人类情感在金融决策中至关重要的角色。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与心理学理论的进步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影响财务决策的行为因素。
(2)波动溢出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金融市场中的波动溢出效应是指某种金融指标数据在产生波动时,不仅会对自身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市场上相关的金融指标数据的波动产生影响;在经济活动中也有类似的溢出效应,个体活动会对除自身外的其他参与者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一种个体的某种变化具有对外部的影响,常见的有经济、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等。
空间溢出效应是用来描述某一地区或个体的变化不单影响它本身,并且对其他地区或个体产生影响,与其他溢出效应不同的是,它是立足于“距离”的基础之上,所以被称为“空间溢出效应”。
其前提为,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其空间溢出效应不只是表现为某一地区或个体对它周围地理意义上相邻的地区存在影响,同时也有某地区或者个体影响其经济关系密切的其他主体。这种效应并不都产生负向的作用效果,故有正向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的区别。
03财政新闻对贷款的影响
(1)财经新闻传递的货币政策信息
在不同地区传导有效性不同,说明决策部门对政策的“误读”或“不确定”会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升信息摩擦指数。
所选我国31个省份的货币政策信息摩擦指数之间关联度很高,不同省域间存在正向或者逆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一省的货币政策信息传导摩擦,不光受到自身解读的影响,也是由其他省份货币政策信息摩擦传导造成的,整个网络之间有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
(2)量的方法
对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后发现SAC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带入数据后发现货币政策信息摩擦(IF)对不良贷款率(NPL)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认为货币政策信息摩擦对于产生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是促进的。
SAC模型中,随机扰动项对周围省份的影响是负的,周围省份的不良贷款率对此省的不良贷款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货币政策信息摩擦指数对于不良贷款率的直接效应为14.133,作用效果为正,意味着本省对于新闻文本所传递的货币政策的“误读”或“不确定”会升高该省境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间接效应为-4.566,表示其他省份的货币政策信息摩擦对本省境内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效果为负,意味着相邻省份对于新闻文本所传递的货币政策的“误读”或“不确定”会减弱该省境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总效应为9.568。
这也就意味着本省和邻省的货币政策信息摩擦效果之和会对本省范围内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货币政策信息摩擦的升高是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一种阻碍,这种阻碍会恶化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质量,从而使得不良贷款率升高。
(3)期望与建议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参与者需要加强自身金融理论和实践水平,研宄透彻国家颁布的货币政策,做到有效、准确地传导货币政策信息。不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社会组织,抑或是企业,尤其是银行,更包括新闻媒体,以及金融从业人员等等。
对于政策的解读要全面透彻,对于国家当前经济形势要认识清楚,对于国家经济前进的方向要把握准确。
以此来减少财经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货币政策信息摩擦,达到货币政策所真正想达到的目的,实现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工具的调节效应,达到经济学所追求的“节约”“互利”“均衡”的状态。
应制定政策来加强货币政策传导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减少信息对称,比如在发布新的货币政策后,及时组织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决策部门的人员、经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进行对政策的集中学习。
再由这些人员将准确的政策精神传达到本人所在的机构或者组织;政府还应制定政策对财经媒体进行指导和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财经新闻文本对政策解读的有效性,以减少货币政策信息摩擦,有效促进银行信贷行为质量提升,控制不良贷款率。
最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各类经济要素畅通流动,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减少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1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