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包仓毒瘤?安能定价3.0进击
最近一个老同事打来电话,
问,已经收到xx兔xx尼的快运Offer,问问那边怎么样?
我第一个问题,你想去吗?
对方沉默了,许久。
答道,说不清楚,很纠结。
我说,很纠结就对了。
J&T2015年在印尼开始搞快递,
2017年中通建成柬埔寨快递网络,
2018年百世建成泰国快递网络,
2019年速达非开始构建非洲快递网络,
今年陆续阿联酋,沙特,墨西哥,巴西都有了中国快递人的身影。
有一点可以明确的, 电商在国内和国外这几年发展都很快,在相关配套的快递快运行业里面, 中国目前的业务体量,技术水平,模式“卷”度来说,中国排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所以,人才开始对外输出,其中顺丰,德邦,百世,京东,美团,一米等大厂经营和运营管理人员,都会是猎头重点的寻找对象,本文的受众是这些有5年以上快递快运行业经验,有想法去电商新兴的国家开拓打拼事业的同学,当然也适合猎头看看,知道怎么引导候选人。
以下是我和老同事的大致对话内容,从职业发展,薪水,市场前景,家庭,自我发展,安全,生活,最终决定各个方面给大家讲讲在电商物流领域,“国外的月亮圆不圆?国外的工作去不去?”
一、关于职业发展
误区1:觉得国内的工作经验可以包打天下
从国内走出去的快递快运行业人才,在国外,大多也从事分拨、网点、汽运等运营工作岗位,比如J&T,业务客户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经销商体系的为主。这些运营工作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从零开始,要想用一个国内的成熟模式套在一个事物上,就好像把一件L码的衣服穿在5岁小孩身上,乍看有点时髦,但更多的是别扭,所以,要不停的对这件衣服裁裁剪剪,修修补补,回过头一看,已经面目全非。
这个过程是必经的适应过程,既是业务本身在当地国家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个人工作经验在当地水土相服的必经过程。从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新兴电商国家来看, 每个国家发展电商物流都是不一样的路径,即使与中国毗邻,文化几乎相通的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越南,实际情况也是差距巨大。在泰国的打法,绝对不能照搬到马来,每个国家的现实条件和种种限制,需要大量的调研和数据支撑,周密的分析,才能形成落地打法。
道,法,术,器;国内带出来的只有“法”,尽量不要迷信国内用的“术”和“器”。“法”即电商物流,快递快运行业里的一些规律和认知,只有在法上有深刻理解, 把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结合当地的条件,保持创新的心态,去构建当地的“术”和“器”,才能玩得转。
问自己,第1个问题:我是那种对行业规律理解很深,喜欢自主创新的人吗?
误区2:觉得国外的职位更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即使到今天为止,发展较早的东南亚快递网络,都处于大概中国2013年前后的行业水平,也算是初级阶段。快运在各个国家都没有成熟案例。
所以,一般给国内同学提供的岗位是区域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或者运营负责人,看上去地盘更大,职位更高,动不动就国家经理,大区经理,xx总监等,但是工作内容不是在成熟模式上去做管理,而是从零去创新创建,更多的时候,手要伸下去,自己动手做表格,做数据分析,写PPT。对下属,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是必须自己撸起裤脚趟的河。
问自己第2个问题:我是不是“伪高管”,能不能亲自把一个部门的所有事情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误区3: 觉得国外的工作会让给自己后续的工作加分
这句话, 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国外的工作,宽度要大,在管理幅度上有历练。
在国内,有成熟的基础设施,比如,一般快递快运分拨都有几家三方外包劳力公司和完善的劳动力用工体系;国内的干线运输公司规模都不小,甲方也会用满帮等工具解决临时运力;国内有成熟的大型分拨构建体系,普洛斯、安博、万纬等都是国标定制大型场地;
而国外,这些基础设施几乎都没有,至少没有现成的,假设你是一个分拨经理, 在国内,要面对的大多是分拨里的人员管理和流程管理。而在国外,可能要全方位去考虑这些硬件限制因素。比如,你让外包公司今晚给分拨提供100人,结果大雨导致80人没出勤,那是太稀松平常了。
说不对,国外工作的深度要比国内的浅得多,如果脱离国内的竞争环境超过3年, 最终还要回国工作,那么国外的经历对国内的新工作是不加分,还有可能减分。
如果你是中国足球运动员,是愿意到英超俱乐部踢球,还是在中超,还是在中甲?我想,大概率上,要保持竞技水平,是会把自己留在更高水平的赛场上,即使可能在低水平联赛,赚得更多,但是在低水平赛场踢久了,就没有机会去高水平赛场了。
如果不是想长期在国外定居,国外的工作经验同理,记住,国外的电商物流水平和规模是低于国内的。
问自己,第3个问题, 我要出去几年,还回不回国内工作?
误区4:觉得国内太卷,而“降维打击”很容易
既然国内电商物流水平高,国外正在基础建设和高速发展阶段,自己去到国外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而且国内这几年实在太卷了, 想躺平一会。
三体里面,高维度生物打击低纬度生物当然有优势,但是也有二维平面的灭了三维立体的案例,一样都是致命的。国外的现实条件就是低维度,会把高维度的同化。举个例子,人猿泰山能在北京活着, 你可以光着身子去非洲草原逛一逛不?
国内太卷,你能卷得过50%的人吧?国外就不卷吗?有大量的人出去了不适应,三两个月就往回走的;也有做不出成绩,普普通通混日子的,毛估估比例也有20-30%左右。卷是环境,是要战胜环境还是逃避环境,是决定你能不能立足的前提。
问自己,第4个问题,我能否接受恶劣的工作环境, 能和国内一样“卷”着干活吗?
二、关于语言文化
误区1:觉得自己说的互联网黑话,国外同事都能听懂
国内做快递快运的,英语好的请举手?哦,有那么几个。
但是我告诉你,英语在泰国没毛用,菲律宾人讲英语也夹杂着tagalog,和马来当地员工沟通,需要马来语,等等。国外工作基本上都要请翻译,贴身的那种,否则刚开始可能吃饭、打车都成问题。而国外会当地语言的中国人,基本上不会做翻译的,他们有更好的职位。愿意做基础翻译的,更多是华裔或者学中文的当地人,即使在中国留过学,他们的中文水平,基本日常沟通问题不大,回到工作上,请各位老板小心, 比如不要做一些在国内用的高大上的PPT,不要用流量、痛点、爽点、赋能、引爆点等互联网黑话。这些用词翻译同事基本上听不懂,也翻译不出来。如果他碍于你的威严,对你说Yes,Sir,那么大概率他给当地同事传达的信息和你说的不一样。而且,尽量不要用反问句,国外的华裔很难理解,你的反问句,是让他说原因,还是承认错误,还是仅仅在开玩笑。
问自己,第5个问题,我能不用互联网黑话,把事情用最简单的陈述句讲明白吗?
误区2:觉得到了国外能学习一门语言
觉得自己到了国外,除了工作,还能学习一门语言,因为有语言环境。在国外工作多年,几乎没看到哪位中国同事学好了当地语言。当然可以学到一些日常生活用语,解决日常出行生活问题,但是一旦到了工作环境, 想要完整表达意思, 非得翻译上不可。而且国外的工作,加班时间会很多,也没有让你整块学习的时间。
问自己,第6个问题,我有没有决心和恒心学好一门语言,还是在国外随时要带着翻译出门?
误区3:觉得自己能融入当地文化
到了一个新国家,觉得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觉得能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直白的告诉你,中国人只和中国人扎堆,当地人只和当地人玩耍,有个泰国的本地同事和我讲过,他到了新公司,下午6点以后,泰国当地同事都也只是工作关系,不再联系。请你去他家做客?你能和他家人沟通吗?还是回到语言问题。只有中国人,既是同事,又是酒友,还是网上游戏的好机友。
三、关于薪水
误区1:觉得国外的工作是国内的2-3倍,很高
国外的薪水要比国内高,不然谁去呢?
现在在电商物流模块的薪水趋势,大致按距离排序,南美大于非洲,非洲大于中东,中东大于东南亚;在离家近的东南亚,管一片区域网点的大区经理,大致税后在20000-25000人民币/月,根据区域的不同和管理幅度不同有所变化,其他岗位基本上在这个基础上下浮动。
但是,你不在国内,家庭少个帮手,家庭的支出就需要更高,也许要增加个阿姨的支出,也许老婆要在家带孩子不能上班等等, 要去看绝对增加值。
问自己,第7个问题, 我出国工作,家庭的净收入是增加的吗?
误区2:觉得国外的薪水高了,后续回国也能找到更高薪水的工作
类似“关于职业发展-误区3”,国内的经验不能直接复制到国外,国外的薪水同理,因为你在国外的经验不一定满足后续雇主的需求。我们就有同事接受更低的薪酬,从非洲回到东南亚,离家近点,生活设施好点。
问自己,第8个问题,我出国几年后回国, 能接受薪水和没出国前一样, 甚至更低吗?
四、关于市场前景
误区1:国内电商市场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国外现在也就5年,还能再高速发展很长时间
中国的电商零售总额占整体社会消费的15%-20%,我们还能想到有什么不能在网上卖的吗?总不能想伸手到国外菜市场去吧?
拿越南举例, 越南电商零售总额占当地整体社会消费的6%-8%之间,貌似达到中国的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不要忽略中国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设施上的,比如高速公路,比如人口流动政策,比如数据化平台基础等。越南经过前几年高速发展以后,已经遇到了基础设施的瓶颈,专家预计整体会在10-12%之间到达峰值,其他国家也类似。我们当然相信,电商,电商物流会继续发展, 甚至成为这些国家发展最快的行业,但是发展斜率,总体量不能和中国类比。
问自己,第9个问题,如果电商物流发展平缓了, 我是愿意留在国外,还是回国?
五、关于家庭
误区1:觉得家庭都非常支持出国工作
面试候选人的经典问题,你家里支持你出国吗?
大多数都说支持,也有一些嘴上说支持, 实际后来知道并不支持的。
这里我想讲的是,当你问家里人支持你出国工作吗?
他们说支持的时候,你应该感激,感恩,家里人对你有深沉的爱,支持不是简简单单两个字,而是你不在身边,孩子生病整夜的照顾,家长里短没人商量,家人对你生活工作日夜的担忧等等;其实当你在国外的时候,家庭里的生、老、病、死,和你几乎没有关系,你也帮不上忙。我们看过了太多在疫情期间,家里长辈过世,不能回去见最后一面的悲痛。也有小孩出生到2岁,还没见过爸爸的遗憾。
问自己,第10个问题,家里人对你的爱是否超越了他们为你在国外承担的痛?
误区2:觉得自己赚钱,老婆带娃、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从性别比例来说,出国工作的男生比例要比女生高;从家庭状况看,结婚有孩子的比例比单身未婚的高。所以,很多出国的同学都成为了家里的经济顶梁柱。有人会觉得,出来薪水高,给家里按时打钱,家里人照顾好自己就行。
我们这一辈人的心理状态最要不得的就是这种“应该是这样”,作为家庭的一员,不要认为自己是家里的经济来源就占据心理制高点,你在家庭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金钱折算的价值,而你不在家人的身边,这些有价值的感受,体验,回忆都没有被体现出来。金钱只是你不在家人身边一种补偿而已,不要把自己想得太牛逼。
猎头会和你说,疫情放开了, 后续随时都可以回国。新冠3年,有些同事真的3年没有回家,能一年一回是非常不错的。即使没有疫情之前, 能每个季度回一次家就很好了。随时回家,那是奢望。
问自己,第11个问题,除了钱,当你在国外的时候,你还能给家庭带来什么?
六、关于自我发展
在国外工作,少了国内的应酬和家务事,工作会让你更专心,除了每天和家里通话以外,也有大把的个人时间。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各人的差异来:
有人健身,运动;
有人购买了全套的游戏装备, 下了班就玩游戏;
有人去报了语言学习班,每天背单词;
有人周末就爱出去逛逛,写写游记;
有人喜欢每天去酒吧坐坐;
有人每天研究吃什么,去哪里吃;
有人每天手机看新闻,刷抖音;
有人看书,听课。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真正决定你人生能走多远的,往往是工作之外的8小时。
问自己,第12个问题, 在国外,除了工作加班赚钱,你能享受孤独并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吗?
七、关于安全
误区1:觉得国外的治安比国内好
确实有人说国内不仅卷,治安还不好,各种恶性报复社会案件。我都会和他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无非是新闻的稀缺性和吸引大众的眼球导致的。去关注几个菲律宾,印尼的新闻微信公号,三天没有一起绑架、走私、毒品案件新闻的,我给你发红包。
就一点,非洲,南美咱就不聊了,很多东南亚国家都是允许持枪的,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不稳定的因素,别忘了,快递快运行业是劳动密集型,有高档写字楼里的阳春白雪,更多的是市井街边的下里巴人。贫富差距在哪里都是导致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之一,恰恰现在国人不论在哪里,都被视为有钱人。
八、关于生活
误区1:觉得自己的适应性很强
泰餐很好吃,但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惯鱼露,就好像螺蛳粉好吃, 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到了国外, 目前看来,华南的同学适应性可能要强于北方的同学,广西、云南、贵州的饮食习惯基本和东南亚相当,国外的重庆火锅和螺蛳粉也是越来越火,但是,你想吃一份正宗的羊肉泡馍或者锅包肉,还是很困难的。
国外的中餐普遍都很贵,是当地人餐食的3-5倍价格,中国同事经常周末一起搓个麻将,一起做顿饭,喝个酒是常有的事,但更多的时候,你要去适应当地的生活,改变自己的胃。
如何决定?
有人说,这么说就不要出国工作了,太难了,老老实实在国内卷吧。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告诉大家那么多的问题,就是想让大家看清楚真相,再去热爱它。
要不要出国工作,其实心理需要大于经济需要。
经济需要是把以上的职业发展,薪水,市场前景,家庭,自我发展,安全,生活等方面的12个问题做个表,每项赋分,各自打分,看看总分高低多少就做出理智的决定。
心理需要是,我自己要达成一个心理目标, 感性的做出决定,其他都可以克服。
总结了以下出国工作的几个心理目标,快递快运的同学也可以对号入座:
目标1:趁着国内电商输出,在国外是高速发展期,降维打击搞业务,等到公司上市赚第一桶金,实现财务自由
目标2:国外收入比国内高,在国外安心赚几年钱补贴家用
目标3:不认同国内的教育体制,想给孩子国外的轻松教育
目标4:国内太卷,就想躺平会
目标5:还没有成家,父母身体还好,就是想出去看看
目标6:国外有家庭关系,想到国外开创新的事业
目标7:国内各种不好,国外各种好,就想在外面生活
目标8:国内找对象太难,要找个外国妹子,光宗耀祖
欢迎增加新的目标…
最后, 外国的月亮和国内的一样,没有那个更好,也没有那个更差,只是需求不一样,心理需求为主,经济需求为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1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