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文摘抄)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太阳从落光叶子的春芽树梢爬上来,雾便后退几步,让出占领了一夜的山头。一只斑鸠“咕咕”叫着从小河此岸飞往彼岸,两只喜鹊并排站在最高的枝头,相互对望一眼,便高傲地抬头仰望天空。

美文(美文摘抄)

乡村的初冬很安静,鸡群在墙角觅食,浑然不知命运安排的公鸡时不时斗上一架,飘下几片毽毛;田园犬蹲在门角,偶尔吠一声宣告一下主权,又懒洋洋地闭眼享受难得的阳光;几个农人在菜园里打理着萝卜、青菜;房前屋后的橘子红得逼人眼……

周末的乡村走访不用挂牵急急忙忙赶回去上班,也就比平时多了一份从容。与迎面的每一位老乡亲切地打招呼,向自己负责帮扶的家庭宣传政策,了解其生活状况以及所需。从村头走到村尾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老高,雾也不知躲到了何处。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明媚起来,一片麦田滑入眼眸。

两山之间,一条小河如带似链,慢悠悠地从人家门前、田间穿过,硬生生从混沌中划出东西两岸,田埂的界限也就明晰起来。地里,一株株麦苗不知什么时候从土里探出头来的,也就三四厘米左右高,嫩嫩的、绿绿的,顶着露珠,还带着点初出土的鹅黄。就那一片,不,应该是一片紧接一片的麦田,裸裎在冬阳下,麦苗倔强却毫不张扬地努力扬起脑袋,如还没有长开的黄毛丫头,稀稀疏疏的叶片遮不住大地的黄,只是那黄中最好的点缀。于是,天地之间那一行行、一排排黄绿相间的韵脚,成为初冬最动人的情诗。

美文(美文摘抄)

作为啃着连麸麦馍长大的我,一直执着地认为:麦子是大地最大的浪漫。

新石器遗址里面首次发现的碳化小麦种子,无声宣告着这种看似弱小却从黄河流域一直蔓延到长江流域的植物,超出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在季节轮回中丰盈着南北餐桌,所有的赞美诗,在它们无声的吟哦中都显得苍白。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渠道入华夏的,也不知道在它们发展到今天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把野性十足的它们逐渐驯服的,让小小的麦粒变成人间烟火,一步步成为餐桌上的首席。但我知道,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麦子已经成为流淌在农人血液里的一部分,与脚下的土地怎么也分不开了。

前段时间打动无数人的电影《隐入尘烟》里,麦子成为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布景。两个几乎被生活遗忘的苦命人相互偎依、彼此取暖,在黄土地上辛勤耕耘,犁田耙地,种下小麦,给麦苗除草、施肥。土地没有辜负他们,麦子没有辜负他们,夕阳下,沉甸甸的麦秆压弯了驴车。在麦种发芽变成麦苗,麦苗一天天长高抽穗,被收割又变回麦粒的烟火生活过程中,马有铁没有给妻子曹贵英说过一句情话,也没有送过一朵花。然而,劳动间隙他用麦粒在曹贵英手上印下的那一朵麦花,不知道撩乱了多少人的心。反正那一刻,我觉得满眼的麦粒都是跳动的字符,正在黄土上书写一行行缠绵悱恻的情诗,马有铁和曹贵英是最忠实的作者与读者。电影的最后,马有铁在自己手背也印上一朵和妻子一样的小麦花,复归尘土。几粒小小麦子印下的花,丝毫不比“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逊色,那悲壮的浪漫,没有亲近过黄土地的人也许很难读懂。

对麦子的浪漫,馒头知道、面包知道、面条知道、土地知道,躬耕的农人更知道。

“老师,你又下来走访哦。”一位老乡从麦地里抬起头来,笑盈盈地给我打招呼,顺手把扯下来的一棵草“啪”的一声扔在田埂上。

“就是,大爷,您儿子不是一直催您去城里住吗?家里啥都不缺,您怎么还这么辛苦地种地呢?”

“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吃起来才香呢,我家儿子、媳妇、孙子都喜欢吃我给他们带去的面粉,一辈子在农村习惯了,不想挪窝了。”

“啪———”又一棵草连根带土被扔到田埂上,大爷弯下腰去,继续劳作。我分明看见一株行走的麦子,继续在大地上写着浪漫的情诗……(原文刊登于2022年12月3日粮油市场报四版)

美文(美文摘抄)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编辑丨王莉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1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