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总能赚到钱的人都做对了啥?为啥他们和普通人的赚钱思路完全不一样?
其实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就能看出来谁才是真正的赚钱高手。
你问他:创业最重要的是啥?
一般没经验的人会说是选赛道,是团队或者是人脉。
但过来人最看重的却是现金流。
因为这几年能活下来的创业者,全都是现金流好的,业绩好坏并不是那么重要。
我这样讲还是会有点抽象,先说一个真实案例。
前几天见了一个做园林景观设计的老板,裴总。
他的公司,现在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已经发不出工资了,还从银行连续做了三次抵押贷款,贷款也马上逾期了。
摆在他眼前的,有三个方案。
方案一、继续咬牙坚持,因为公司表面上是盈利的,毕竟账面上还有1000多万利润呢,只是一时半会儿要不回来。
方案二、换个方向发展,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
方案三、关门大吉,及时止损。做工程的都懂,欠款是没那么容易要回来的,还不如把人解散了,先止损,然后再想办法。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咋选?
裴总选了方案二。
因为,正好有人找他,想合开一家工程公司,项目不愁,对方有资源;做项目没钱,底下也有包工头可以先垫资,裴总自己只需要把摊子支起来。
说白了,就是空手套,赚个倒手钱。
听起来挺好,但他连开公司的启动资金都没有,于是想了个招,把新公司的股权拿出来一部分,向老公司的中高层融资。
我听到这儿,就知道裴总完了。他已经被债务彻底压垮,开始出混招了。
咱们先不说新公司能不能干成。
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员工,老板整这一出你会咋想?傻子也能看出来,老板是穷疯了。他越这样搞,人心越散,最后哪怕公司有机会翻身,也会黄掉的。
而新摊子,根本没戏,要是有戏,人家找你干嘛,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吗?你的欠款都要不回来,还折腾啥工程。
标准的病急乱投医,想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其实,如果不是债务问题,裴总百分之百不会搞新项目,但人在负债的情况下,心智是很不稳定的,很容易干出一些事后自己都想抽自己嘴巴的事。
这几年但凡有朋友创业,我只有一句忠告,现金流大于天,不要在饿肚子的时候做任何决定。
尤其在创业前期,千万别自己给自己画饼,一上来就谈规模,谈以后的星辰大海。
这年头,利润第一,现金为王,实在不行,苟住就是最大的胜利。
说了这么多,到底如何才能保证公司有现金流?不至于明明赚钱的事,最后反倒欠了一屁股债。
关键就是:把你以前玩的那些老模式,老思路,统统都忘掉。
就记住这三点:团队要小,业务要活,市场要大。
接下来我一个个来说。
先说团队要小。
如果现在有两种生意摆在你的眼前,你会选哪一个?
第一种:一年10亿营收,但毛利只有10%,差不多1个亿。
第二种:3亿营收,毛利却有30%多,也差不多是1个亿。
选择的背后,就是现在创业者的无奈,本来想着拼尽全力,上人投钱,先把规模做起来,然后用规模倒逼上游资源。这样既能拿到更多的利润,又能形成护城河。
可实际上,规模是上去了,利润却下来了,而且不但没有啥壁垒,反倒因为负担太重,风险还更高了。
这事儿往深了说,就是创业大环境变了,上一辈的创业环境,纯粹是草莽时代,全国各个细分品类,都是空白市场,大家一拥而上,跑的慢的少赚,跑得快的多赚,总之,只要你敢冲,规模越大,赚的越多。
现在,各个细分品类,已经有巨头了,而且行业大部分利润都被头部拿走,小公司还好,毕竟成本低,有时候就老板一个人,带几个助理,一年搞个大几百万,听着不多,但都是利润啊。
最难的是夹在中间的中小企业,成本高、利润低,上不去,又不甘心做个体户,同行还一个劲儿的卷。
搞得大家越熬越难,越难越熬,最后活生生的被拖死,就像开头的裴总一样,账面1000万利润,钱要不回来,自己还一身债。
所以,重新给你一个选择,是做一个到手年入500万的超级个体,还是到手年入600万,却要管几十个人、一大堆破事的公司呢?
很明显:当个超级个体会更香。
因为,超级个体,就是超级利润,就是超级现金流。
我最近跟几个年入千万的超级个体聊了聊,发现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
首先是务实,跟老一辈不一样,不谈什么星辰大海,只说眼下这个项目能搞多少钱,看到红利就冲,没机会就撤,反正负担轻,无所谓。
其次特别会算账,永远盯着利润,盯着现金流,提前设定好止损线,只要入不敷出,立马就止损,绝不做无谓的投入。
最后,对流量极为敏锐,这帮人很清楚,中国不缺好产品,缺的是流量变现,谁能搞来流量,谁就有话语权,而不是傻乎乎的研究啥产品,张口闭口,要走长期主义。
很多人创业,就是被长期主义给害了,觉得做公司就应该奔着百年基业去,不能朝三暮四。
所以,遇到危局,一般习惯再熬一熬。
其实纯属扯淡!
长期主义是一种能力,不是选择,更不是死熬。还是那句话,现在的创业环境变了,我等俗子凡夫,基本没机会做到行业头部了,中间又太累,还不如就做个超级个体,真有机会,再说星辰大海的事。
千万别自己给自己画饼。
当然,团队一味的小,也不是个事儿,最多只是成本低,最终还是得把业务做起来。如何才能几个人就干出千军万马的业绩呢?
很简单,业务永远跟着流量红利跑。
这就需要第二步,把业务做活。
我有个朋友是做淘系的,2018之前,一路高歌猛进,都准备走品牌路线了。结果,一八年之后,淘系调整,懂行都知道,流量腰斩,他之前扩得太猛,差点搞破产了。
唯一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一个道理。
以前觉得自己就是风,不管到那个江湖,都能掀起一股腥风血雨;现在,觉得自己就是草,流量才是风,流量往哪里跑,草就该往哪里倒。
个人是拗不过平台的,自己那点小聪明,在大势面前,一文不值。
现在这个年景,能赚到钱的人,就是提前看到了风向变化,转的最快的那批墙头草。
有了这个认知以后,他对公司做了调整,留出10%的人力,专门去测各种新项目,什么海外抖音、短视频带货、无人直播。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好业务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算出来的。
真正能赚到钱的商机,绝不是大家都看好的风口,而是你有个大概判断,然后测着测着,最终跑通了盈利模型。
但这个测,也得有方法,就是必须保证有一支,战斗力强,且灵活的特种部队。
如果你只是抱着试试水的心态,很多事就算能干,也测不出来。
比如,很多老板都觉得抖音是个风口,可为啥做不出来?不是能力不行,是压根没拼尽全力,拍了几个段子没流量,就断定不行;完事看别人做起来,又瞎后悔。
所以,测项目,必须有支特种部队,在短时间内,进行饱和式进攻才有效。
而且必须是老板带头,小公司,老板不上心的事,百分之百干不成。然后,不要大范围去测,就一个点,集中所有火力,比如本来推广10天花100万,直接加到三天烧100万。
单点压强开到最大,能爆就快速复制,不能爆,立马放弃换下一个,绝不恋战。
这就是现在超级个体的标准打法,快攻快退快打快赢,比传统公司的玩法灵活了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你会发现,有一帮人好像总能抓住新机会,不是因为他们牛,是他们够灵活,带着自己的特种部队,永远游走在流量红利的最前沿。
但这里有个问题,团队是小了,业务是灵活了,可如果测试出大项目,咋快速赚这波钱呢?
这就需要第三步:做大市场。
一说到做大市场,传统老板脑子里立马会盘算要投多少钱,多长时间这些钱才能回本。
这种思维模式,注定你的现金流永远是紧张的,就算有利润,也会被后面的投入吃掉,而且只要一个小失误,很可能前功尽弃。
所以,现在的超级个体,早不那样玩了,全是以战养战,用小现金流快速滚出更大的现金流。
举个例子:玩抖音的,都知道海参哥。
大家都说海参流量搞得好,但我们很清楚,不能变现的流量都是垃圾,海参真正牛逼的地方是流量变现能力。
而流量要变现,就需要有团队。有团队,是不是就要有投入?
海参就做了件很聪明的事情:招兵不养兵,搞门徒计划。
所谓门徒计划,就是所有认可海参这套流量模式的,可以交钱成为门徒,然后到海参烟台的公司上班。
注意啊,门徒可不是普通员工,是交了钱的项目合伙人。
他们交了几十万,肯定想几倍、几十倍的赚回来。所以,压根不用管,只要有项目,不吃不喝也会往上冲。
就这,海参还担心门徒们冲的不狠,每天给这帮人开早会,不谈业务,只聊人生、三观,这些虚的东西。
讲自己为啥跑到烟台办公,不去深圳、杭州,看重的就是烟台偏远,娱乐少,来了就踏踏实实赚钱,别想着放松享受。
反复强调,抖音就是个民工行业,要想赚钱,必须跟农民工一样,不要命的干。
这一顿操作下来,海参只要在前面搞到流量,搞到项目,门徒们就会在后面玩了命一样的做交付。
前期海参为啥能孵化出成功案例,比方说毛毛姐,就是门徒大鹏带人不要命整出来的。
整套模式,海参还是超级个体,市场是和门徒们一起做的。
标准的用未来的钱激励现在的人,用未来的市场招当下的团队。
可只要项目够硬,流量够好,一个海参,不花一分钱,就能裂变成无数个海参,你别说1亿的盘子了,就是10亿、100亿,也能瞬间吃掉。
如果流量不好,也没关系,海参随时都可以解散小海参,缩回超级个体,等下次测出了新方向,再裂变呗。
把团队做小,业务做活,市场做大,就是当下保证现金流,保证利润的最好打法。
中国人受农业文明影响太深了,山头意识太重,总觉得没个地盘,心里不踏实。
但现在,就是赚钱的流寇时代,适合搞海洋文明那一套,不要追求绝对拥有,只追求绝对利润。
如果你把这个观念转过来了,会就会立马发现:思路一变天地宽,从此赚钱翻几番。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cw3.com/15374.html